close

 



Image of 她死去的那一晚


作者:西澤保彥

譯者:王靜怡

出版:尖端

 

 

    被爸媽嚴格管教,門禁時間是罕見下午六點的稀世閨女「小閨」濱口美緒,終於說服爸媽答應讓她獨自前往美國,卻在出發前一晚,空無一人的家裡卻意外的出現一具女人的屍體?不想讓精心策劃已久的旅程,被一個素昧平生的女人〈?〉阻擾,公主病不輕的小閨居然以死相逼,用卑劣手段哀求對她有好感的岩仔幫她棄屍。

 

    像是《死了七次的男人》和《人格轉移殺人》等,西澤保彥的風格總是帶有點科幻,他擅長設定風格迥異的故事背景,事件的推理也依照他所創造出來的世界觀進行,且必然合乎邏輯。所以儘管故事看似有點荒誕不羈,卻也成就了西澤保彥特有的奇妙風格。

 

    《她死去的那一晚》是匠千曉和他的朋友們第一次接觸的案件,卻非他們四人幫在書中的初登場,多數人對這四人的印象開始於《解體諸因》中時間序列混亂的短篇集裡。當初在看《解體諸因》的時候,對這四個既定腳色的形象還不深刻,只覺得這種討論案情的方式相當有爭議。後來先於《她死去的那一晚》之前,讀了《啤酒之家冒險》,才發現這種「討論」模式似乎是匠千曉系列的特色。

 

    匠千曉系列和西澤保彥的其他作品有著很大的差異。故事的的四人幫雖然是在解決故事中發生的事件,卻非必要性的解決。沒有誰是偵探,大家各自藉著所觀察到的現象或者蒐集到的情報,來討論出「事件是怎麼發生的」,藉以解決案件。而此處所指的解決,並非實際上真實的破案,而是四人的討論得出一個「較為合理」的共識;然後,四人幫的討論就到此告一段落。

 

    沒錯,的確就是「到此告一段落」。因為四個人的討論對整體案情其實並無主動的攻擊性,也就是雖然他們希望釐清案情,但是否破案對他們本質上沒有衝擊。他們的小組會議往往就像是在討論八卦一樣,對自己本身無害。《解體諸因》裡短篇多半是剎然停止在討論出結論、對案件有個合理說法之處,至於和事實是否符合則不在短篇末多做敘述。《啤酒之家冒險》和《她死去的那一晚》雖然有在書末作個尾聲,讓讀者了解真正的事實,但是中篇的討論模式仍然是以四人幫「事不關己」的妄想式討論為主,而這些妄想是否切中事實要害,就看讀者買不買單了。

 

    不同於一般推理小說的固定發展:先是案件產生,接著偵探豋場,所有線索攤開在陽光下,最後是破案解說;匠千曉系列的所謂「案件」可能是極其簡單的篇幅,隨後大半書都是大家共同參與討論的畫面。利用少少的線索和想像力,拼湊出可能發生的情況,再依現實情形來對照假設情況是否相符,來鑑定推論的合理性。尤於真正的事件所佔的篇幅不大,靠著四人的想像力來撐起一本書,難免會顯得略為空泛。好在匠千曉系列的長篇故事,作者最後還是好意的提供了事實的真相,好完整一本推理小說,不然如果每個故事都結束在「推論」,讀者應該會急得撕書吧!

 

    這樣討論案情的手法,會不會增加讀者的參與感呢?比起《啤酒之家冒險》稍嫌平淡空洞的劇情,《她死去的那一晚》雖然有些生硬,卻更顯有趣,也更具驚喜。

 
 
 西澤保彥其他作品:

《神的邏輯,人的魔法》讀後感

《死了七次的男人》、《人格轉移殺人》簡短讀後感

《解體諸因》讀後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