冤罪者  

 

 

作者:折原一

譯者:劉子倩

出版:獨步

 

 

幾年前,網路上還流傳著一張「單腳旋轉女孩」的GIF圖。由於影像刻意的設計,會使觀看的人觀察到不同的旋轉方向。當時還沸沸揚揚的流傳著,觀察到不同方向的旋轉,代表著觀察者不同的大腦使用模式;實際上原理僅是動態影像對視覺所帶來的錯覺。

 

觀察事件的角度不同,解讀也會各自帶有主觀的色彩。折原一擅長的畫風,就是利用不同的人物的視角,拼貼出分布張顯迥異風格的色塊。藉由拼貼的手法混亂視覺,把畫面中的透視點隨著誘導視線的方式遮掩,歪曲了讀者對故事的觀察和隸屬於故事之外的客觀特性,巧妙的將讀者拉進了他企圖創造的奇妙陷阱當中。

 

本書為作者自選的生涯代表作之一;相較於其他相同手法的作品,《冤罪者》並不是特別的突出,但是《──者》系列所要傳達的,也許不完全是作者想要賣弄文采這般技術性的展現。改編自真實的社會案件「首都圈女性連續殺人事件」,故事中所描寫的犯罪,經過時代的淬煉,看過更匪夷所思、更驚心動魄的案件之後,也許駭人聽聞的程度略減;甚至是在治安逐漸無法使人信服、人心越來越冷漠的現代都市,門窗早已是保安的基本,對比防衛心較為淡薄的過去,這樣的進步與改變真不知道是好是壞。不過,仍然有些人性是不會隨著時代的演進而改變的,很遺憾,儘管故事的背景早在十幾年前就成立,這些「所謂的正義」即使被放置在現今社會,對照當下新聞事件中層出不窮的狀況,依然是完美對照得令人心寒。

 

帶著成見辦案的警察,利用了他案逮捕的不光明手段拘捕了嫌疑犯河原輝男,實際上是先入為主的認為河原即是水澤舞命案的兇嫌。代表「正義方」的警察,完全顛倒了辦案應該有的順序和步驟,將既定的想法扣在被選定的嫌犯身上,創下了這場冤罪的鬧劇開端。從河原的自述當中,無論是否加油添醋,多少都透露了警察的霸道和無理。警方利用不人性的審訊來試圖獲得他們所想要的答案,看在維護人權的團體眼中,這是野蠻且不進步的。這裡透露出的矛盾是警方的正義,是否和大多數人所要求的正義有所違背?就像是體罰是否合理存在於教育當中,當高壓施行之下,壓榨出來的是被迫的安靜還是扭曲的叛逆?

 

支持河原無罪的人權團體一直在主張河原的清白。在法治國家中,代表第三方的審判是雙方各自主張的戰場,既然法律明文規令了人生而平等的權利,就不該有誰被胡亂的意識形態亂扣帽子,任何以不文明的手段取得的自白都是毫無意義的陳述。故事中的這一方代表的是法治社會中的完全理性,他們反對警方不合理的審訊,反對有罪推論的調性,和被害者家屬的聯盟站在完全迥異的立場上。故事走到後半段,人權團體的正義漸漸的走向了相當離奇的角度:他們完全不去觀察河原「這個人」,而是將河原的事件作為一個工具,一個可以闡述其團體中心主張的工具。過度的理性被放大,河原是否為加害者已經不是他們所追求的解答,甚至可以說他們不需要解答,他們要的方向是徹底的法治,但是徹底的法治對照外界所追求的正義,對照真實的河原,對照故事的結尾卻是如此的諷刺。

 

然而被害人家屬所追求的正義難道又是值得被肯定的嗎?當感情的混亂左右了理性的判斷,故事中的家屬們開始渴望的並不是「真相」,而是他們要求的報復。這個兇手是誰其實根本都無所謂,他們要的是一個形象,一個會犯下這種暴行的形象,這個形象最好是人格有問題、家庭背景破碎、無所事事又遊手好閒、甚至是有點冷漠兇殘的。剛好此時此刻出現的河原完全符合了他們心中的條件,剛好河原遭到逮捕。真相就是他們在心中畫好的藍圖,理性和法治對他們而言一點都不管用,完全無法療癒親人被剝奪的傷痛。

 

所有人的立場都過於鮮明,以致於整個故事混亂不堪。所謂的正義在故事裡、在真實社會裡真的是被需要的嗎?為什麼正義卻使無罪的人蒙受不白之冤、加害者悠然自得、被害者痛苦不堪、法治無法被主張、權力被無限上綱,所有該各歸各位的真相全都被每個人不同的聲音掩蓋,好像也不那麼重要了。

 

令人啞口無言的是,即使過了十幾年,這儼然仍是當今社會的寫照。儘管環境改變了,人性還是依然都沒變,真不知該哭還是該苦笑。

 

 

折原一的其他作品:

《逃亡者》讀後感

《倒錯的歸結》簡短讀後感

《倒錯的死角》讀後感

《倒錯迴旋曲》讀後感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