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  

 

 

作者:橫山秀夫

譯者:緋華璃

出版:東販

 

 

64的破案是把雙面刃。

 

副標題「史上最凶惡綁架撕票事件」,乍看之下會以為這本小說的主旨在於描寫綁架犯罪的過程。「64」的確是起綁件案,發生在昭和64年,同時也是平成1年,是D縣所遭遇的第一起綁架案件,至今已經過了十四年。歹徒綁架了七歲的雨宮翔子小妹妹,勒索兩千萬的現金,並且利用迂迴的路線和對地形的熟識,指引女孩的父親開車交付。最後歹徒順利取走贖金,雨宮翔子小妹妹也慘遭撕票。對綁架案不甚熟悉的D縣刑警們吃下了一記大敗仗,這樁未破的懸案從此成為D縣警的汙點。

 

然而對於64案件的描述相對於本書的厚度來說,雖然重要,卻不是聚光燈的焦點。我覺得這個副標下得稍微偏頗了。嚴格來講,讀者得到的資訊只有14年前的綁架案,歹徒拿到錢並且撕票了,歹徒從頭到尾是否為兇惡的,其實書裡並沒有多加描述;雖然這場綁架案中,的確另有凶惡的面向,但那並不專指歹徒。「長官視察事件」則像是一劑催化劑,加快了D縣警長久以來的化學變化,在短短幾天內把組織的構成、角力、鬥爭,呈現在讀者眼前。

 

 

總之,廣報室背負著不幸的身世。明明是為了統一情報所設置的窗口,但是得到的情報量及其速度卻跟「離島」差不多。

 

 

原先是擔任刑警的三上,八個月前被調動至隸屬於警務部秘書課的廣報室任職警報官,警方對媒體的窗口。對刑事部來說,媒體的任性妄為和霸道,簡直是阻礙辦案的絆腳石,坐攬自由採訪的名義隨意對警方予取予求,是十分頭痛的外部敵人;而廣報室就像媒體的情報仲介,美其名是警方對外溝通的管道,不如說是用來安撫媒體猛獸,柵欄旁的育嬰室。三上是個充滿矛盾的主角,以刑警的資歷任職廣報室,原先以為可以方便得到更多的資訊,也許有機會可以一改過去廣報室的負面形象。媒體和警方雙方的不信任,把廣報室這塊小小的天地給獨立了出來,夾在故事的正中央。想回到刑事部,卻早已被排絕於外;即使想重整廣報室,長官卻只允許他做個面黑的魁儡主管。

 

要讓故事充滿緊張氣氛的手法很多,靠著情節的鋪設,或著文字上的急促。三上的角色設定是我認為《64》帶給讀者緊張情緒重要的一環,在我看書的當下,我幾乎要把自己投射在三上的身上,陪著他周旋在刑事部和警務部間,在壓力的邊緣,戰戰兢兢的過著長官即將來訪前夕的這幾天,急迫但必須小心翼翼的去靠近高層亟欲掩埋的真相。心境的投射,讓這本書雖然厚重,也絲毫不輕浮的故事,每次翻開卻都欲罷不能的深深陷入。

 

開頭就失蹤的三上女兒,亞由美,雖然戲分慘淡,卻在故事裡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她讓三上的心境在故事裡有了第一層次的轉變,從原本冀望能夠盡快回到刑事部,因為固守家裡電話等待女兒回家的老婆,而使三上有了不想在被調離現職,不想離開現居的想法。在故事中,好幾次這個想法都影響三上在面臨壓力時冷靜吞下的表現,從另外一個角度開始改變三上對廣報室看法。於是這個生活在刑事部和警務部的夾縫、生活在警方和媒體間的夾縫、生活在工作和家庭的夾縫中求生存的主角,隨著故事的發展,慢慢的接受了自己的現況。不是屈服,而是去熟悉它,去體會它。直到最後三上開始認同自己所擁有的部下,感動雖然不是躍然於紙上,作者也並沒有使用華麗的字彙去包裝,但還是讓我看著不禁揪心。

 

一個尚未有登場機會的女孩都能有著這樣驚人的分量,《64》中登場人物的描寫到位也可見一斑。和其他警察小說比起來,橫山秀夫的故事之所以精彩,我覺得是因為他多掌握了一點寫實和故事中間的拿捏。用沉穩不誇張的語調來描述故事,不是刻意的把造作的痕跡抹去,而是在創作的同時、下筆的同時,就很自然的、精準的控制。不知道是不是現實本來就富有戲劇性,即使不去刻意渲染故事的情節,每個人物的形象和互相碰觸、對抗的內心,已經完整的包含了故事所需的起伏和衝擊。這樣對於人性的描寫,是橫山秀夫的經驗和觀察成就了他的作品。我期待這會是一本越陳越香的作品,也許等年紀稍長之後再回頭觀賞,更有新的體會。

 

 

老話一句,這本書真的非常好看。

 

 

橫山秀夫其他作品:

 

《第三時效》簡短讀後

《半自白》簡短讀後感

《看守者之眼》簡短讀後感

《動機》讀後

《羅蘋計畫》讀後感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