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ㄧ班慢車  

 

 

 

作者:李柏青

出版:尖端

 

 

《最後一班慢車》是尖端集結作家李柏青所著之短篇文選,收集的七篇作品,風格並非單一,而是取材自許多耳熟能詳的經典作品,較屬於實驗集的性質。後五篇屬於系列作,為「疑難雜症事務所」的相關作品,出場的偵探角色,是只知道姓氏的神秘俊帥男子,小范。五篇的排列順序並沒有依循創作的先後時間,根據作者的自序以及各篇創作後記表示,小范和胖子卡羅特〈這個名字不知道是巧合還是刻意安排,和孫悟空原名卡洛特相似,後者音譯自英文的「Carrot」,意為胡蘿蔔。〉初次登場為收錄在本書第六作的〈聖光的真相〉。

 

按照創作先後順讀,「疑難雜症事務所」在字裡行間有相當明顯的成長痕跡。初期作品〈聖光的真相〉走較為詼諧幽默的路線,主角小范的正經設定加上吐槽角色卡羅特的誇張肢體〈和餵食秀〉,展現出輕鬆搞笑的行文模式。雖然作者自認為搞笑的橋段不夠自然,而留下刻意斧鑿的青澀痕跡,但也基於此,更能清楚掌握作者在不同創作時段的面貌。本文開頭揶揄了大偵探福爾摩斯所實行的「觀察推理」,而利用此發想,設計出最後的關鍵證據。整體看下來,略有作者意圖埋藏哏,卻留下鬆散土堆記號的不純熟;和創作當時的社會事件作連結,確實會增加閱讀時的親切感,這也是華文推理和其他地區作品作為區隔的重要元素之一。

 

 

第二篇的「疑難雜症事務所」為〈十二字批言〉。開頭的十二字祖訓就像個字謎般呈現,果然本篇是以字謎作為謎團的「安樂椅神探」意像創作。根據作者的後記,應該是先有字謎,再放進故事中事件的連結。中國字的確是一種文化藝術,無論是字形的形態美,或者是造字的淵源、意義的相成,處處都激發文字創作者在篩選上的靈感;像是畫家在挑選色彩一般,作家則是利用字詞渲染紙張。「字謎」形態的創作的確很適合發揮在華文推理上;日系推理也不斷有利用日音漢字所呈現的解謎故事。只可惜這類作品通常有語言使用的限制,較難跨國推廣。

 

另外三篇「疑難雜症」系列中,風格就比較固定,是走類似於福爾摩斯的事務所偵探形式。〈紅花樓之謎〉的故事設定頗為淒美,似曾相識的故事告訴我們高薪的奇怪工作千萬不要接,因為你永遠不知道房子裡關著什麼?應該是仿作的關係,此篇和〈空手而歸的賊〉完成度較高,劇情發展和轉換比較自然。我反而比較喜歡後期作者放棄刻意為之的搞笑,胖子卡羅特依然置於緩和氣氛的丑角之列,但是是更內斂的助手兼吐槽角色,讓兩位主角的性格比對更為明顯。

 

〈一聲槍響〉利用蒙太奇的剪接手法,拼接小范和兩個不同對象的交談,製造出兩個不同於被害者的視角,增加故事的懸疑性。人物在大量的對話中,動作自然,而且畫面清晰呈現,足見作者此時編劇的功力已經升級。最後的伏筆把兩段各自岔開的論述串起,留下了一點空白的餘韻,同時也把故事的等級提高不少。

 

同名的短篇〈最後一班慢車〉則是富有公路電影效果的行進作品。故事乘著列車馳騁在北上的鐵路,雖然文內並沒有大量製造列車行駛的狀況,但是故事的鋪陳起伏給人有著緩慢前進,漸漸隨著軌道推動而使真相撥雲見霧的印象。以兩人的對話來敘述回憶的方式,有日本短劇《世界奇妙物語》中,〈推理計程車〉的類似模式。懸疑的氣氛製造得很出色,兩段回憶的錯落也設計得巧妙,同時是本書中我最喜歡的一篇。另外一篇非系列作的〈赤雲迷情〉則是暴風雨山莊和密室詭計的中規中矩之作。

 

 

**感謝尖端出版社提供試讀機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