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殺人鬼青蛙男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林美琪

出版:瑞昇文化〈感謝瑞昇文化提供試讀機會〉

 

 

提到灰暗和溫馨並存的文風,日推迷第一時間應該都會想到以「黑、白」著名的乙一。為了嘗試多種創作的風格,有些作家會試著改變平常寫慣的寫作模式,製造話題的同時,也許可以避免讀者閱讀時和自己本身在創作上的倦怠。多產作家如東野圭吾在等身的作品當中,《秘密》偏向比較感情化的設定,大打內心戲路線;而以青春校園日常推理為主要題材的米澤穗信,也曾經寫過猜疑、鬥爭的《算計》。

 

   2009年,中山七里以《再見,德布西》以及《連續殺人鬼青蛙男》兩部作品同時進入「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獎首選。令人驚奇的是,兩部作品截然不同的風格,作者似乎在自行角色的切換上得心應手,絲毫看不出文體中有任何突兀的存在。《再見,德布西》以鋼琴少女香月瑤浴火重生後,熱血奮鬥的揮汗青春作為主旨,內容富有激勵人心和深受音樂震撼的場景。然而,《青蛙男》卻是個發生在小鎮上連續殺人的顫慄故事,被犯人殘虐玩弄的屍體橫佈書頁,以及NATSUO兒時所受到父親的凌虐,橫豎看都不會是本讀起來歡愉的小說。

 

   平凡的小鎮上出現了死狀悽慘的屍體,像是小孩玩弄昆蟲般被高高吊掛著,或是塞進廢棄汽車內被擠壓變形。屍體旁留下的紙條上用歪扭字跡寫下愉悅的調戲青蛙的童顏童語。「青蛙男」的連續殺人案件震驚了已顯凋零狀態的小鎮,找不到被害者的關聯以及犯罪手法的幼兒性,社會開始把犯人連結到適用於刑法第三十九條的精神病患。

 

   在古手川刑警接觸觀護人小百合時,對鋼琴治療療癒人心的音樂入迷,而這段對貝多芬《悲愴》的曲子充滿力量的形容,就像是在此丕變畫風當中,中山七里獨自下的一筆專屬於自己的記號。因此,儘管故事走向兩極,還是可以在本書中找到此為中山七里作品的證據,也是讀起相關作品的樂趣。

 

   更甚者,悠揚的音樂在本作中另外擔當了和殘虐殺人遊戲作為對比的效果。使用暴力橋段,可以是毫無目的純粹貪圖刺激,例如《國王遊戲》系列中不談邏輯的濫殺。對作者來說,也能夠作為一種激烈手段,吸引讀者目光,藉此帶出某些爭議性議題,《草莓之夜》便是其一。中山七里另外一本作品《開膛手傑克的告白》,藉由瘋狂的連續殺人行為,從中切入坦討為何而殺的「理由」,屆而引入了器官移植的問題。而從此作《青蛙男》便可看出中山七里在創作初期即欲使作品承載社會問題探討的企圖。

 

   關於精神病患行為能力與其犯罪罰則,日本刑法第三十九條中載明「心神喪失者之行為,不罰。精神耗弱者之行為得減輕。」。此番多次在日本刑法審判史上產生爭議,也曾經被導演森田芳光拍攝電影《刑法第三十九條》,探討該條文存在之合理性。本作《青蛙男》中,中山七里藉此故事提出精神病患認定和犯罪審判目的的衝突。由於倚賴精神科醫生對病患的行為、語言等判定作診斷,因此主觀要素的介入被認為是無法剔除的。一旦涉及法律審判,其公正性是否值得信賴?

 

   刑罰的目的,用於清算行為人的責任。當行為人不具有正常價值判斷能力時,是否也對責任歸屬無法理解,而產生刑罰無法對當事人達到清算責任的效果?我認為對責任是否認知,以及責任歸屬問題是根本上的兩回事。假使某一人並無故意犯行,而是意外導致,在行為認定上仍然認為其具有責任,會對其施以刑罰。同樣的,即使是心神喪失之人,不具有行為辨識能力,但一旦有所作為,其責任歸屬的重點並不在於始行為人本身有所認知,而是應該更超脫於兩方當事人,立足於事件上的責任釐清。

  

   至於行為人是否能糾正行為,或者感受到刑罰的壓迫性,關乎刑罰是否能夠有效嚇阻犯罪行為,則應該歸屬到行為前的教育治療,視為預防的一環,而不是待行為發生後和審判混淆。

 

   除此之外,本書對於更生人重返的適應性、精神治療的可行性、人權保護的開放性等各議題都有涉及意圖,可以看出作者在構思故事上的宏觀性。當然最後還是不免必須回歸到這是本推理小說,承載的空間有限。作者透過御前崎教授的談話和古手川刑警探案過程的內化來提出疑問,並且把釋疑的空間留給讀者咀嚼。

 

   回到本作,渡瀨和古手川搭檔,以熱血菜鳥和冷靜老鳥的組合互補,在古手川幾次因為感情用事而身陷危險的同時,藉由渡瀨的冷靜判斷到場支援。雖然大部分對戲的地方都是在討論案情時,鬥嘴的場面,渡瀨以誘導是指引古手川偵辦方向,讓熱血警部發揮到最強功效。古手川另外在《開膛手傑克的告白》一作中則改和犬養搭擋,成為配角的角色。《青蛙男》中曾經一度向小百合投入的私人感情,也成為他在後續的故事中小小的恥辱和警惕。雖然動作戲很多槍法又不靈,可是具有警察故事中怎麼也打不死的主角威能,相當滑稽可愛,不知道古手川會不會再有以主角之姿登場的機會?

 

   中間提過中山七里在作品中留下的特殊記號,如果對音樂的立體描寫可說是其中之一,那麼瘋狂翻轉的結局恐怕也是中山七里的正字標誌。最後古手川傻萌的一腳踩進陷井當中,把自己身陷和犯人對決的黑暗之中,令人想起貴志祐介《黑暗之家》當中對決橋段的驚險場面。在動靜當中屏息,拖著重傷和犯人來場靜謐的追逐遊戲,製造了第一波的翻轉高潮。但就像山巒層疊、波瀾起伏,故事的收尾在反轉的反轉之後,留下了陀螺不知何時會停止轉動的懸念,成功製造終了的意外性。不過比起最後的對決片段,群眾在連續殺人的驚恐之下突擊警察,造成一波瘋狂肆虐的歇斯底里,卻成了故事中最令人驚駭的畫面。

 

Billie Holiday〈Strange fruit〉─ 渡瀨在看見吊掛的第一具屍體時,脫口而念出的歌詞,便是來自這一首描寫黑人奴隸遭受私刑的爵士歌曲。建議可搭配此書服用。

 

─ 來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eb007rzSOI

 

 

✒ 其他中山七里:

《再見,德布希》、《晚安,拉赫曼尼諾夫》簡短讀後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