贖罪奏鳴曲  

 

 

作者:中山七里

譯者:李彥樺

出版:獨步

 

 

說難聽點,殺人前科者跟無前科者相較之下,前者對殺人行為的抗拒感較低。這樣的現象,或許可以稱之為殺人的免疫性吧。 -P.92

 

 

從岬洋介系列以來,中山七里以對音樂描述獨特的風格,以及接連瘋狂翻轉的結局,在推理小說的創作中,相當具有個人特色。《贖罪奏鳴曲》雖以「奏鳴曲」為名,和充滿青春元素的岬洋介系列完全不同,走的是寫實黑暗的曲調。若是以黑白區分,是一本「黑中山七里」的作品。

 

故事開宗明義以主角御子柴禮司處理屍體的鏡頭揚起前奏,加深讀者一開始對御子柴後續描述的「不良印象」,整本書可以說是圍繞在的「惡魔性」提出論述。主要提及的案件有兩起:東條彰一的意外和醫療器材異常導致的死亡事件,以及加賀谷記者被流放的遺體之謎。一開始刻意安排御子柴冷血處理屍體的意圖,在此處尚不明確,總是讓人有被誤導致兇手似乎昭然若揭的形象。

 

登場的崎玉縣縣警是在《連續殺人鬼青蛙男》中有著熱血動作戲的古手川和搭檔渡瀨。追查加賀谷記者一案時,發現該名記者素行不良,常以手上握有不利證據威脅當事人以換取金錢,而其中最近的接觸者,便是剛以公設律師身分接下稀少報酬的東條家之案辯護的御子柴律師。曾經在少年時期因為殺人案入感化院而改名重生的御子柴,其惡魔性在渡瀨的眼中完全無所遁形,基於如杜賓犬搜查的老警察特性,渡瀨一路緊咬者御子柴的過去欲探知。

 

翻開御子柴過往的篇章,中山七里不諱言的點出以矯正行為為目的機構,對於青少年犯罪矯正的實際作用,無論是管理還是教育,都有著相當值得檢討的區塊。對於犯罪動機的理解與認同上,在無法區分正常人和異常心態的狀況下,統一集訓管理其實有一定的危險性。尤其是不具有情感分辨的犯人,一旦了解自己的異常之後,很容易擺脫固定制的測驗和行為評估,成為行為矯正的漏洞。

 

 

所謂的贖罪,靠的不是言語,而是行動。 -P.172

 

 

「贖罪」不完全是以命抵命,而是把虧欠的生命利用在更具有回饋效用的地方。作者提出了與其懲罰取其性命,不如使用餘生來贖罪,以終生的「責任」來作為責罰,這樣的觀念說起來簡單,但操作起來確實有其難度。書中也以故事的轉折,提出了此種責罰方式所可能造成的疏漏,其一是更生者可能永遠背負再犯罪的惡名,其二是被害者家屬的觀感問題,以及之後是否社會是否願意從新接納更生人的疑慮。因為不是一面倒的,用天真的、單純的角度去書寫御子柴重生後所面臨的境遇,除了製造劇情的起伏之外,也帶出了「贖罪正當性」的正面議題。

 

末章的法庭戲精彩的攻防絕對是本書最值得一看的篇章。結尾的翻轉也毫不生澀,最後交織合奏的真相,就像邁向終章前的激昂,把錯愕、理解、憎惡都集束在最後流瀉而出,甚至是利用突發事件來更完整反面思考的方向,以及透過追逐著御子柴的渡瀨警官的視線,來充分的描寫御子柴的贖罪之路。無論那一方,故事都是緊湊有力編撰著人物的行為交集,無論議題還是謎團都很吸睛的一本小說。

 

 

✒ 其他中山七里:

《START!》試讀讀後

《連續殺人鬼青蛙男》試讀心得

《再見,德布希》、《晚安,拉赫曼尼諾夫》簡短讀後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