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殺機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林敏生

出版:林白

 

 

暴風雨山莊讓推理小說家又愛又恨。試圖以此主題創作的作者甚多,要如何才能在既定的窠臼裡翻完出獨特的新意,成了各推理小說家躍躍欲試的考驗之一。1990年東野圭吾出版《假面山莊殺人事件》,以嶄新的手法突破了暴風雨山莊的形成方式,並且留下了一個堪稱有趣的解謎構想。可惜,稍早之前,類似的手法已經被其他作家用去;加上創作初期,敘事手法難免不成熟,《假面山莊》中隱藏第三犯人的詭計頗為粗糙。使得《假面山莊》的風評不如預期。東野大叔力求振作,為了不讓自己的辛苦構思的絕妙創意付諸流水,便下了決定捲土重來。於是在1992年,東野大叔推出了重新挑戰暴風雨山莊的作品《雪地殺機》。

 

 

某劇團招募試演之後,將入選合格的演員都聚集在山莊內,導演想要藉此訓練演員對於「暴風雨山莊連續殺人命案」這個腳本的細節靈敏度,更以取消演出資格來圍困住待在山莊的七名演員,這幾日對外封閉連絡。深諳導演本就個性怪異的演員們也就不疑有他,開始在山莊內自我封閉,演起四天三夜的「假」戲。

 

 

當然,這只不過是一種形式,大家都抱著遊戲心理的這麼做。

 

 

當命案開始襲來,演員們就像意識到舞台的投射燈打來,個個都卯足了精神裝扮出恐懼的樣子。被殺死了屍體以紙條代替,線索以紙條代替,眼前消失的被害者也無法讓人有正在進行凶殺案的真實感。這畢竟是一齣戲啊。所有的人都這樣想著。命案初始,故事裡角色的對話甚至是輕鬆的氛圍,因為大家放在心上的是演戲的磨鍊,而非事件的發生。隨著兇器被發現、過去的仇恨被翻起,是否還有人能夠平心靜氣的看待這場戲?還是其實戲劇早已悄悄的和真實的影子重疊了。

 

 

同樣為暴風雨山莊模式的故事,《雪地殺機》在某些方面處理的比《假面山莊》來的精細。例如:氣氛的掌握。由於前半段人物們以為發生的一切都是戲,所以難免在氣氛上輕鬆愉悅了些,也鮮少緊張的情緒產生。然而中間話鋒一轉,開始起疑殺人事件是否為真有其事,每個人的行為也逐漸顯得小心謹慎,害怕和恐懼的情緒也在此顯露。結局的翻轉很有東野大叔想東山再起的積極心,手法的使用上也比早先的作品來的熟練,哏也埋得較先前妥當。但是對於把大家困在山莊裡的手法,我比較喜歡《假面山莊》的想法。同樣都是由內而外的控制,但是《假面山莊》裡的方法有趣,而且有真正迫使參與的人不能和外界聯絡的壓力。《雪地殺機》裡的壓力,其實在大家開始懷疑命案發生時,就漸漸的失去了說服力了,要是我才不管有沒有取消資格咧,打電話去問個清楚就對了;不過因為參與者的疑心,產生了牽制的作用,還是說得通的。動機很完整,最後的皆大歡喜不免有些矯情,但催淚似乎已經變成了東野的標誌,現在看來也就不那麼突兀了。

 

 

 

(以下反白有雷。)

 

結局的小感想:仇恨真的是那麼容易被洗滌的嗎?如果換作是我,可能會惱羞成怒把大家都殺光吧。怎麼覺得這場戲根本是在諷刺我,沒有出色的外表,也沒有善良的內心呢?()

 

 

 

 

東野圭吾其他作品:

 

《假面山莊殺人事件》讀後感

 

《麒麟之翼》讀後

 

《誰殺了她》超雷殺人兇手推測

 

《浪花少年偵探團》簡短讀後

 

《以眨眼乾杯》短讀後

 

《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贖》讀後感

 

《十一字殺人》讀後感

 

《放學後》讀後感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