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街殺人      學生街殺人(日版)  

 

 

作者:東野圭吾

譯者:王蘊潔

出版:皇冠

 

 

因為校門改建而被學生遠離的街道,曾經因為蜂擁而至的學生而林立的遊樂場、迪斯可、咖啡店而被稱作「學生街」,如今蕭瑟冷清。繼續逗留在這條街上生存的人們,猶如這被遺世獨立的角落,都有著不願被摩肩擦踵的人群碰觸的內心。大學畢業後的光平,欺騙父母考上研究所,茫然的未來迫使他暫時棲身於此,邊打工邊恍惚度日。當打工的夥伴松木、戀人廣美,相繼被捲入連續殺人事件成為亡魂,才發現自己對身邊的人完全不了解。光平一邊探尋著命案的真相,一邊調查廣美隱瞞的過往;在學生街留下了沾著血跡的腳印,指向的迷霧盡頭是否會是以稍縱即逝的青春換來的正確方向?

 

和《放學後》、《畢業》合稱為「學生三部曲」,《學生街殺人》是三本書中最後成型的作品,曾經入圍過第41屆日本推理作家協會獎以及第9回吉川英治文學新人賞,是東野圭吾早期的解謎性推理小說代表之一。《畢業》一書因為加賀系列後來在台灣逐漸發熱而被重視,《放學後》也一直是日系推理迷心中的經典作品。這次透過《學生街殺人》的出版,終於把學生三部曲湊齊,讓東野迷們都有機會一睹其丰采。

 

本書中的故事為沒落的學生街發生的連續殺人事件,由主角光平以及神秘的刑警香月,兵分二路進行調查。香月的路線主要在挖掘死者松木過去所從事的行業以及人際關係,利用刑警的職務深入企業間獲得情報;而主角光平則穿梭在身邊出場的人物之中,埋首思考廣美遭殺害的現場呈現的密室狀態,以及命案間的關聯性。雖然敘述的口吻略顯青澀,由故事的構造仍然看得出早期東野大叔著重解謎的風格。但是和前幾作相比,物理性詭計的成分大大降低,稍微趨於心理走向,推理中也面對著大部分的狀況證據,以及角色的過往鋪陳,不難窺見作者欲探討某些內心層面的企圖,可能隱藏著後期東野路線的因子。

 

 

我最美好日子已經結束了。

 

 

廣美的屍體旁邊掉落著秋水仙花,本來是她企圖傳達給光平的告白,花語卻意外成了生命結束時留下的註腳。這段描述廣美死去的畫面,是我覺得本書中最淒美的一幕。作者在故事中試圖以幕間轉換來製造懸疑性,所以本書中有大量的換場,類似於電影場景剪接的效果。儘管有些地方略顯突兀,但這種以短促的對話以及交替轉換場景的效果,讓這本長篇小說減少了一些冗長感,增添畫面跳動的節奏,以至於讀起來不算太過負擔,就像觀賞一部電影般流暢。

 

香月刑警在調查松木的過去時,出現了一大堆專業的介紹,這裡會稍微出戲,我都把它當作咒語一般簡單看過。當光平和香月兩條線匯集的同時,解說的戲分演完後居然還有殘留的頁數,而且分量可不是只有交待後續該有的厚度。東野大叔試圖在正規的走向中製造一點驚奇,真相背後更深層的真相,替這個故事的結尾稍微製造了一個驚愕的結局,把隱藏的廣美之謎解釋得更為完整。

 

廣美的懊悔使得她把自己綑綁在拉上窗簾的心房,陽光無法照射,使得自己和幸福遠離。光平用停滯不前的大學畢業生身分,逃避現實躲藏在學生身分保護的面具之下,不去面對成長後應該思考的未來。因為對父母的隱瞞而惦記在心頭的虧欠、對未來的不確定感,因為廣美的遺憾而現形。光平的形象正巧對應於懵懂無知的新鮮人,剛蛻去「學生」的保護殼,帶著不安望向未知的諾大社會,連以腳尖測試水溫的勇氣都被安逸給磨平。於是用短暫青春的苦澀來包裝自己無法面對成長的恐懼,躲藏在陰暗處等待著救贖的來臨。但是生活既不是童話,也不是偶像劇,除了面對沒有誰能夠伸手把自己從青春的假象裡拉出。

 

**感謝皇冠提供此次試讀機會**

 

 

其他的東野圭吾:

 

《在大雪封閉的山莊裡》試讀讀後

《解憂雜貨店》簡短讀後感

《雪地殺機》讀後感

《假面山莊殺人事件》讀後感

《麒麟之翼》讀後

《誰殺了她》超雷殺人兇手推測

《浪花少年偵探團》簡短讀後

《以眨眼乾杯》短讀後

《伽利略的苦惱》、《聖女的救贖》讀後感

《十一字殺人》讀後感

《放學後》讀後感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