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性的證明
 

作者:森村誠一

譯者:蔡憶雲

出版:獨步

 

 

    和日本推理主流的「本格派」風格迥異,始於松本清張1958年《點與線》的社會派,從主打詭計、謎團,轉變成為描述社會現象,重視犯罪動機,藉由推理故事來寄託國家、政治、兩性、家庭、道德等種種議題,使得推理小說開始承載現文學的批判性,而不再只是天馬行空的遊戲。

 

    基於挑食的緣故,我非常少接觸社會派。這裡的「社會派」指稱1950年代末期以來,松本清張、森村誠一、夏樹靜子等當代作家的作品。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害怕太多的議題陳述過於繁複,反而遮掩了推理或犯罪過程,削弱推理小說中最璀璨的光芒。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時至今日,社會派的風格依然影響著日本的推理文化,重視人心的描寫和對特定議題的探討,成為日系推理小說的特色之一。倘若對日系推理有充分興趣,怎能刻意獨漏佔去日系流派一段重要時代,而影響深遠的社會派呢?

 

    森村誠一是典型的社會派作家,其筆下的角色多充滿自我意識,故每樁犯罪都是有其來由,從成長環境到國家背景,在在都影響到一個人格的形成。沒有純粹的恨,也沒有絕對的惡,凡事都有因果,而隨著案件偵辦去探討犯罪的「脈絡」就是故事的主旨。

 

    《人性的證明》是其代表作之一,為筆下名偵探「棟居刑事」的出場作品。內容分為三線描述:一個客死異鄉的美國黑人,被刺殺之後仍執意前往某旅館大樓的頂樓,最後在電梯裡斷氣;一個看似風光的政治家庭,徒有賢妻之名的美麗太太和其憤世嫉俗的荒唐長子;一個體弱多病又失業的男子,極力尋找他失蹤的外遇妻子。

 

                                                                                                       

    為正義而戰,那是自我安全受到保障以後的事了!

 

 

    棟居刑事十分的嫉惡如仇,起因是來自小時候父親遭遇美國大兵攻擊的記憶,他將所有犯罪的人類都視為當時面對為了救人而被凌辱的父親,卻冷眼旁觀不伸手援助的群眾,因此對於人性非常的不信任。之所成為刑警,並不是為了守護正義,而是為了對冰冷的人性復仇。

   

    藉由棟居的幼年回憶,描繪出日本社會從戰前意氣風發,到戰敗後面對戰勝國的怯弱風氣,以及美國藉正義之名恣意妄為,對他國人嚴重歧視甚而不覺其為人的心態。對於國家組成的優劣,也以日本單一民族地域性國家,和美國多種族混合國家作比較,來闡述日本戰後恢復迅速,以及民族性堅韌的特點。森村誠一以日本人的角度,來觀察大戰後二十年左右的國際社會,發現在經濟、技術進步之下,城市內的落差幅度也更顯劇烈。榮華富貴猶如世界的水晶燈般的紐約,邊緣區塊內卻隱藏著腐敗、貧窮、墮落的族群,而且多半並非白人。雖然日本同樣的也有城鄉發展差距,以及都市人情漸漸冷漠等問題伴隨著發展而來,但是卻不如美國光明下的陰影般如此晦暗,以森村誠一的觀點看來,民族的單一性和包容性是兩者區別的原因之一。

 

 

    日本人的強韌與可怕,來自於所謂大和民族所構成的單一國家的內在意勢與精神亦是吧?只要是日本人大多了解彼此的來歷,日本同胞彼此之間沒有來路不明的人。

 

 

    以第三者的眼光來看,日本人的單一民族其實反而造成排他性的性格養成,即日本對外來族群的敵意甚深,甚至常有發展自己國內專用格式的想法,多半是想要和他人族群有所區隔。就廣義的來看,此種對族群的排外性和美國人的種族歧視就本質上是相同的;美國雖然號稱種族的大熔爐,但是個人競爭意識之下反而對弱勢族群產生排斥,因而各個族群之間無法融洽相處。日本人的排外是內斂的,而美國人的排外是外顯的,同樣的是兩國民族對自己的國家都有相當程度的自傲。

 

 

    所謂的人生,不就是一人駕駛一架單人飛機嗎?不管飛機受到何種程度的傷害,都不能和其他人換機,也不能請其他人來操縱。

 

   

    在探討國家演變和民族差異等如此重大的議題之間,本書同時也藉由郡恭平車禍撞人的事件來討論家庭對子女性格養成的重要性。八杉恭子是個具有「和子女對話」的溫良形象著名作家,專長是母子溝通和子女教養,但是這一切都只是假象。身為政治家父親和名人母親的兒子,郡恭平從小雖然物質生活不虞匱乏,內心的寂寞卻無法以金錢填補。雖然知道自己只是母親獲取名聲、地位的生財工具,表面上還是維持聽話懂事的優良小孩模範,私底下生活卻荒蕩不羈、糜爛淫亂。他以放浪形駭的作風來表達對父母的恨意,卻又因為沒經歷過苦日子,而使一切反叛行為顯得幼稚,就連憤世嫉俗都像極了耍鬧脾氣的小孩,甚至除了自己以外根本不懂得如何去愛別人。所謂的對父母的抗議說穿了只是覆蓋在任性之外的包裝,真實的郡恭平不但沒有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也沒有中心的價值觀,一切都只是為了叛逆而叛逆。

 

    人生雖然是不由分說的被創造出來,但是如何能夠順利航行都是依靠著自己的行為和思想,沒有其他人能接手代替。即使對社會、對家庭有所怨懟,以放棄自己的人生作為抗議的手段,實在是非常的不值得。畢竟除了自己沒有人能對自己負責,這樣非但不容易引起共鳴,還可能踏上自我毀滅之路。

 

    背負著沉重的人生哲學和國家民族論點,《人性的的證明》最後果然以證明人性的方式來讓兇手認罪。每件事都有形成的理由,即使再小如枝微末節的支線劇情,最後都以完整的前後因果來總結。雖然書算厚,但闡述議題的部分都簡潔有力,且劇情發展完整。犯罪事件雖不複雜,辦案的軌跡卻十分明確,讓讀者在順著探案的路程發展之下,也能同時思考種種人性所造就的社會層面,寫實的呈現真實社會的樣貌,以及「人」和犯罪之間的關係。



雖然沒什麼關係,但我私心的推薦:

《理由》讀後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pinksea51244 的頭像
    pinksea51244

    粉紅推理海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