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人間動物園  

 

 

作者:連城三紀彥

譯者:王蘊潔

出版:皇冠

 

 

一隻狗被綁架,一隻貓失蹤,一隻山羊被車撞,一場車禍中人類流血身亡。如果這一切的事件全都指向同一樁女童綁架案,那猶如傷害之名的銳針穿刺在綁架案的四周,將毫不相干的騷動全數縫在一塊的細線究竟是什麼?牽扯到政客貪污所得的一億元贖款,是否真說明了歹徒行動的意義?作者的佈局就像在黑暗中刺繡,故事的線頭沒入漆黑一片叫人無法一眼看透,當燈光打下,所有的構圖卻已在布面上龍飛鳳舞。

 

或許這就是連城三紀彥的魅力。儘管篇幅不長,然而稍稍看向往後的《人造花之蜜》所佈置的華麗舞台,就能夠明瞭作者很有野心駕馭一個結尾令人瞠目結舌,乍看之下卻平凡無奇的故事。剛開始製造毫不相關的連環事件,懸疑性引人入勝,隨後被害者母親、歹徒以及警察之間的一來一往,成就了綁架故事最扣人心弦的關鍵部份。

 

 

東京的中心在極度寒冷中凍結,道路就像遙遠的過去毀滅的城市廢墟。宛如化石般冷清的燈光下,汽車宛如倖存的蟲子般爬行。然而,並不是這場雪癱瘓了東京,這不是雪,而是從數年後的東京時光倒轉而降落的死亡灰燼───即使在一切都滅絕後,那個黑色怪物也會頑強地活下來,在廢墟中謳歌自己的生命……

 

 

作者熟練的比喻技巧和操縱文字的高深功力,在這個故事成了一個決勝的關鍵。怎麼說呢?雖然《人間動物園》這本書並不厚,綁架的題材也得到了不錯的發揮,甚至同樣的概念往後還延伸到類似題材的《人造花之蜜》上頭。但是,也許場面受到了空間和時間上的侷限,這個故事讀起來的華麗感不若《人造花之蜜》那般波瀾壯闊,有些場景的氣氛甚至會一不小心讓讀者讀著逐漸感到滯悶。作者運用了一些朦朧的元素來增添故事的懸疑性,把原本看起來相當普通的綁架案,用多重疑點來堆疊出凝滯在空氣中的緊張感;像是芳江的謊言、輝一郎的盤算、家野大造的懷疑和對小兒子的寵愛、警察之間的互相猜忌、對面人家的神祕訪客、隔壁的大嬸的詭異來電等。

 

一秒鐘後,成為這起綁架案心臟的接收器發出悶悶的爆炸聲後暫時停止了運作,變成了一個毫無意義的盒子,輸向隔壁房子血管的血液停止,只剩下死亡的黑暗。

 

 

綁架案被視為一個生命,被監控的芳江所在的房子成為這個生命體的中心,竊聽器把聲音轉化成流動的血液,從這個房子被向外輸出,提供這樁綁架案繼續存活的養分。傳送回來的電波和聲音,被居於心臟地位的房子輸送給在隔壁竊聽的警察,以便解析情報釋出。於是這個格局不大的事件被宏觀的角度給串聯起來,分散各地的警察也好、記者也好、被害人也好,甚至是觀眾,都成了綁架生物的細胞,一吸一吐的活絡著整個生命。

 

作者想要探討綁架的形式和隱私的關聯。被動物園關在柵欄裡的動物,以及圍在籠子邊瞪大雙眼的人類,兩者的關係究竟是人在觀察動物,還是動物在觀察人類呢?關係的呈現不是僵硬的表象,互相牽制也許更加的難以釐清。尤其當一方犧牲掉私領域來換取雙方關係的開拓之時,早已滿足了囚禁條件而行成多重的另類「綁架關係」。婚姻如此,父母子女如此,就連警察和歹徒、政客和人民,也許毫無疑問的,世界上所有人和人之間的關係都是如此。

 

然而篇幅有限,作者欲置入的議題龐大且繁多,難免會略顯「匆促」。許多概念也僅僅只是點到為止,整體而言還是以犯罪過程為主。警方順應竊聽器的存在企圖介入案件,到後來被反竊聽試圖遮掩已知的局面,每個情勢的反轉和人物的猜忌揣測都十分精采。但是最後我還是很想問問,歹徒他到底得到了什麼啊?說是懲罰也沒有懲罰到誰,說是宣洩最後還是鬱悶,說是表達到底有誰懂了他想傳達的,說是抗爭也沒有真的摧毀了什麼,到頭來難道真的就是一個軟弱有錢少爺天真的反抗嗎?

 

 

連城三紀彥其他作品:

《以我為名的變奏曲》讀後感

《花葬》讀後

《人造花之蜜》簡短讀後

 

 

 

 

arrow
arrow

    pinksea5124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